【博士生活】想當留學博士嗎?美國博士班申請攻略

出國深造是很多人曾經憧憬過的事,但提到申請以及考試等一系列繁瑣流程,往往讓人卻步。因為我在國外念了大學、碩士,現在正在攻讀博士,常常有人來詢問我關於申請國外學校的事情。不過,大學和研究所的申請經驗已經過去太久,很多細節都忘了,唯有博士班的申請還有比較清晰的印象。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博士申請的流程、策略與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助正在考慮申請美國博士的人更順利地達成目標。當然,這篇文章包含一些我的個人經驗,每個人的路徑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建議,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實用的啟發。

美國博士班大略介紹

美國的博士班基本上都是有提供全額獎學金的,不止如此,一個月還會額外付你助學金(stipend),不同學校金額不同,大概會落在2~3萬美金一年。剛好夠你活,但在美國可能這樣的金額也就夠你活著,博士班四年念下來應該是存不了什麼錢。

簽證方面拿的是F1學生簽證,就跟一般國際學生一樣,沒有什麼畢業發綠卡這種事,至少現在沒有。如果有結婚的伴侶陪著的話,伴侶可以拿F2簽證,但F2是不能工作的就純粹伴讀。只有結婚的才有,男女朋友沒辦法申請。

研究方面,你會有一個老師跟著,不同學校規矩可能不一樣,有些第一年就會老師會帶著你做實驗,有些第一、二年會讓你去各個實驗室走走,之後叫你做決定,但反正最後一定都是跟著一個老師做實驗。老師可能不是親自手把手帶你做,但就是會跟著他拿到的Project走。學校的老師也會互相合作,可能是校內或校外,通常不會離太遠,但就是有可能叫你到其他學校做事。老師偶而也有些雜事,包含帶大學生做畢業設計啊,主持seminar之類的,也都會請博士生幫忙。總之博士與其說是學生,更像一份工作,事情又多薪水又少,但做完可以拿學位,學校也有很多資源可以玩,如果喜歡做研究的話歡迎申請。可以參考我另一篇看你適不適合唸博士班!

確定研究興趣與目標

申請博士班前,最重要的是確認自己的研究興趣與目標。這不僅能幫助你篩選合適的學校與教授,也能讓你的申請文件更具說服力。這件事應該在很早以前就開始想,畢竟是一個五年以上的決定,想想看你要做一件事做至少五年,而且不是輕鬆的做,中間可能壓力會很大,所以做決定前真的要想清楚。目標不需要很具體有個大概的方向即可,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我之後可以寫一篇跟大家聊聊。

搜尋與篩選學校

選擇適合的學校與教授是申請博士班的關鍵。跟申請大學不同,單看學校排名可能不是最好的決定,但他可以是你一個參考指標。博士班因為要做研究,所以有沒有足夠的研究資源就成為了一個關鍵,資源包含經費、設備、以及與其他教授的合作等等。美國的大學有不同的研究Tier,R1大學資源會比R2豐富許多,R2又會比其他的再更好,如果想瞭解你要申請的大學是什麼等級的話,我把維基百科的頁面貼在這裡,當然我必須說,找到好的老師會比你有沒有去到R1的學校重要。

一些其他你可以參考的問題:

  • 排名與聲譽: 了解該校在你研究領域內的聲望,不是指綜合排名,而是你要唸的領域的排名,當然通常綜合排名高的,個別領域也不會到很不好。
  • 地點環境: 是否位於你喜歡的城市?當地的氣候如何?學校的環境、氛圍如何?附近超市如何?有沒有華人超市?附近治安怎麼樣?附近房租如何?
  • 學校資源:是否有足夠的研究設備與資金?附近的學校有沒有合作?校內有沒有獎助學金?學校提供什麼樣的福利,健身房?游泳池?圖書館?學生中心?學校裡面的社團怎麼樣?
  • 研究文化與氛圍: 該校的研究風格是否適合你?學生壓力是不是很大?老師教學的評分?

大部分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國外論壇上找到,我基本上都用reddit,搜尋的時候就用英文打你想找的然後空格reddit通常都會跳出很多資訊。各個事項多重要就看你自己,有些人沒有吃到亞洲食物會瘋掉的,那你就別去申請美國中部的學校,那裡通常都很傳統美國。

搜尋與篩選教授

選到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這句話不是說假的。好的老師會很有遠見,可以引導你在研究的路上走得很遠且充滿目標與成就感,發出的paper數量也是非同小可。他也會理解你的生活與感受,不會無腦的一直逼迫學生做事。當然你在入職前可能都不會知道這些事,但我們可以從外面觀察看出一些端倪

尋找教授參考:

  • 老師本人:很多老師會在他的網站放resume、CV等等,可以看他在哪間學校畢業、母語是什麼、參加過哪些學術會議、拿過哪些獎項,這些都可以幫助你形塑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 學術論文:在學校教職員網站或Google Scholar可以查看教授的研究領域與發表論文。可以看看他發的頻率、數量以及引用量,來看這個教授在這個領域的地位如何,以及你在他的實驗室壓力會不會很大。
  • 老師實驗方向:老師在學校教職員網站通常都會寫他最近的研究方向,手上有什麼project,他之後想把實驗團隊帶領到哪裡。有些甚至會放他拿到的funding的網站,都可以進去看看。
  • 實驗室活動照:有些老師在學校教職員網站會貼他跟學生們的活動照片,可以稍微瀏覽一下,看學生表情如何、黑眼圈重不重之類的。雖然有點好笑,但我看過有些實驗室真的是蠻嚴肅的

準備申請文件

當你都做完前置作業,確定哪些學校要申請,哪些教授可以合作後,就可以開始準備申請文件了。每間學校要的可能些微的不同,可以選一天進所有要申請的學校網站把帳號辦一辦,看看裡面要什麼,做成一個表格才不會少掉什麼東西。我自己交申請是一間一間投的,不到Deadline我就不太想處理,所以表格也幫我記錄我哪些學校教了,哪些還有差什麼。

申請文件通常會包含以下幾個:

(1) 基本資料

就是一些你的姓名、電話、電子郵箱、住址等等之類的,不是很難寫,但如果你要申請10間的話,你就要填10次。建議你建一個文檔上面寫好所有資訊,等到要甜的時候就複製貼上就好。

(2) CV

Curriculum Vitae的縮寫,內容包含你的研究經驗與專業技能還有之前的實習或工作經驗,也可以列出與研究相關的專案、實習與發表。上網找一下會有很多範例。

(3) Personal Statement (PS)

內容要清楚說明你的研究興趣、動機與目標。還有描述一下過去的研究經驗,以及那些經驗如何影響你申請博士班的決定,以及博士班你希望得到什麼。最後也可以稍微強調一下為何選擇該校與教授。

(4) Recommendation Letters (推薦信)

有點麻煩的部分,通常至少要找三位了解你研究能力與潛力的教授或主管,有時候可以讓你找四個。建議提前與推薦人聯絡,提供你的申請資料給他,說明一下你要申請的科系、學校與時程,這樣他也比較好寫內容。每個申請網站都會要你一個一個填入推薦人的聯絡方式,包含電話電子郵件之類的,所以在問推薦人的時候也可以一起跟他們要。有些申請系統會要求你等到所有推薦人都交了才能繳交申請。這時候就會出現有些教授會拖拖拉拉到最後一刻才交,甚至都沒交,所以真的要跟推薦人好好溝通。可以跟他們說一個比較提前的Deadline,這樣他們晚交你也有時間反應催促他們。

(5) 英文能力證明

如果你沒有在美國拿過大學以上學位,學校通常會要求TOEFL成績,有些學校會要求特定門檻,申請前可以稍微看一下比較有目標。考試結束之後好像會送你免費的寄給幾間學校,可以再進考場前先決定要投哪幾間。如果是之後要再寄要額外交錢。至於分數,我個人覺得口說跟聽力蠻重要的,畢竟要念博士,最少還是得跟老師溝通。

(6) GRE

近年來許多學校逐漸取消GRE要求,認為他的分數無法代表博士班學生的資質,我完全同意,但可惜的是某些學校與科系仍需要。可以先看看你要申請的學校要不要再決定要不要去考。想省錢省心力,可以就只選不需要GRE的學校,但這就看你個人,我碩士有考,博士申請的時候之前考的過期了,就懶得再去考,那時候在工作根本沒時間準備。

(7) 個別問題

很多學校會有個別的問題,比如說會問你做過什麼事增加你周圍環境的文化多樣性、有沒有讓你難忘的領導事蹟、或是你對社區做過什麼貢獻之類的。每個學校要的不一樣,這就比較麻煩,反正在準備資料的時候別忘了看有沒有這些東西,最慘的就是在快到Deadline的時候才發現有這些要交,要臨時想這些也是蠻困難的。

聯繫教授(可自選)

這個我覺得完全就是看你想不想做,網路上很多人都會寫信去給想合作的教授。通常會附上自己的一些基本資料、CV之類的,讓他可以認識一下你,也跟他聊聊研究方面的事。目的是為了更加了解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仍與你的興趣匹配,也建立一個初步的合作。

但我個人的經驗是,沒用。我在申請時有跟幾個教授聯繫,其中有個教授對我很感興趣,還寄了一篇paper給我要我看,然後跟他簡單說一下裡面說什麼,算是一個面試吧。我那時候很認真做完了,面談時他也說我對paper理解的蠻好的,還聊了很多他之後的方向,我進去要做什麼之類的。

結果學校的申請沒過,被拒絕了。他在沒過之後,還寄郵件來問我說怎麼沒看到我的申請,我說被學校系所拒絕了,他說會幫我看一下,後來也沒再回我的郵件了。我現在錄取的反而是我都沒聯繫,因為那陣子回家,時差加上行程滿檔就忘了。結果突然就跟我說錄取了,後來才跟老師面談。如果大家想聽我的經歷,我之後再分享給大家。

總之,我覺得聯繫跟沒聯繫,差不多,教授們都蠻忙的,不確定你會不會錄取,他們根本不想浪費時間,有些甚至都不會回,蠻跩的。但可能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是真的忙,也可能收到很多類似的郵件。

申請系統與費用

申請費用真的讓人頭大,每所學校的申請費大約落在50到100美元之間。$100算是很貴了,以上的話你真的要認真想想。因為如果你是認真要申請,大概會申請10-20間,如果用均價$75去算的話大概要付 $750-$1500 左右。拿實體物品比較可能你比較有感覺,那大概是可以買一支新手機,一台新電腦,或是一趟來美國機票的錢了。建議可以查詢每間學校是否有申請費減免。申請費減免通常都要你在一定時間前投出申請,所以大家手腳要快,我自己當時投了4間,3間都有減免。

面試準備

投完申請,如果你的策略對的話,應該是會收到一些學校邀請你面試。以前聽說很多學校會要求你到學校面試,但我想疫情以後,學校都有遠距的科技,很少會要求你實體參加面試,如果要求的話也幾本上都會提供交通費跟住宿,所以不用擔心錢的部分。

面試形式

通常會有很多系上教授跟你面試,他們通常都是今年要招PhD學生的教授。面試基本會在同一天,面試前會寄一張流程表給你,讓你知道要跟誰面試。可以在收到面試邀請之後稍微看一下各個教授在做什麼,因為或許你漏看了,或是除例你想和做的教授也有其他教授在做類似的。總之不要固執地覺得非某某某教授我不去,不要放棄任何機會。當然如果他們做的你不喜歡與不用勉強自己。有時候學校也會邀請同個實驗室的學長姐跟你面試,目的就是讓他們評估你如何,你也可以藉機了解實驗室裡面大家的關係。但這就要看學校的安排了,我之前面試的其中一間是這樣。

面試內容

通常會要你自我介紹與分享研究經驗。也會聊聊你對博士班的看法跟對未來的規劃。不用一定要說自己未來想走學術什麼的,誠實回答就行,但我覺得你一定要給別人一個印象是你已經深思熟慮完這件事了,不要讓人覺得你沒目標只是想要一個好聽的學歷。如果你真的是這樣那我建議你先不要申請,認真想清楚以後再做決定。

特殊情況

有些學校會跳過面試的部分,直接給你錄取通知。只是通常這種情況你就是要自己找學校的老師合作,沒找到的話就沒funding研究也沒人帶,有些即便你想自己貼錢也不行,只能拒絕。等於就是把面試放在錄取之後,好處就是老師們可以直接到錄取池裡撈出自己想要的學生,撈到了可以直接進不用管他之後會不會被錄取什麼的。壞處就是身為學生的你收到錄取通知後還沒結束,還要挑教授,但這是特殊情況,可以上論壇看看申請同一間學校的人有沒有相關資訊。

申請結果與選擇

相信如果你有做足夠的功課,你在申請的時候心裡應該有排名,就照你心裡所想的接受offer吧!值得提的一點是,學校公佈結果的時間不同,如果你已經收到其中一間,但還在等其他學校給你,即便給你的那間可能在你很後面的排名也不要急著拒絕也不要急著接受。我聽過有些教授會在這時候開始聯絡你跟你討論研究的事情,不要給他一種我才不會來的感覺,反正你就跟他們聊,然後一邊跟學校確認一下最晚接受offer的時間,因為最後你真的有可能去,如果你收到另學校的offer真的決定不來了,也記得禮貌的跟教授講一聲。

結語:申請耗時費力,但運氣也很重要

看到這裡你應該會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博士班申請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努力,所以鼓勵大家大概在春季也就是2.3月就可以陸陸續續地看學校準備申請。但其實心裡也不用太緊張,雖然我說了很多,也不是說你如果少做到一兩個你就沒辦法被錄取,很多時候真的蠻靠運氣的,老師要今年有funding,又剛好有在招人,還要可以看到你的resume,還要覺得你符合資格,這中間是層層的關卡啊!所以真的沒申請上也不要太灰心,申請上了真的要謝天謝地。

總之如果你正在考慮或準備申請博士班,希望這篇攻略能帶給你實質的幫助,我有什麼沒說到你很想知道或你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喔。祝你申請順利,成功展開屬於你的博士之路!

下面我也推薦大家一個網站,是我在申請美國博士班的時候看的,裡面有很詳細的流程跟時間線,雖然我看到的時候已經9月了,前面很多準備都沒做,但對於看到文章的你來說或許來得及!

PhD Unknow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