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活】找工作壓力山大?我的美國求職真心話與有效的策略分享

在美國留學後最近要畢業了嗎?恭喜你完成了人生的一個階段!在美國找工作是一個充滿挑戰但同時也充滿機會的過程。想當年畢業的時候覺得十分焦慮,本來跟老師說好要留下來唸博士班的,但可能因為本人資質不好(哭)就被學校拒絕了,老師也無能為力。扛著要在3、4個月內要在美國找到工作的壓力真的是焦頭爛額。最後當然是有找到才來這邊跟大家分享啦~

其實每個科系要找工作的方法可能略有不同,我是唸生物醫學工程的,所以可能經歷有些不一樣。我在這邊就分享一些比較概略的建議,大家就姑且參考看看,如果之後有想要看對於生物醫學工程找工作的方向,我再另外寫一篇跟大家分享啦!

準備你的履歷和LinkedIn

在美國找工作時,一份清晰且專業的履歷是必不可少的。與台灣的履歷不同,不用放照片,也不用華麗的裝飾,基本上都是黑白就好。你的履歷應該突出你的技術技能、專業經驗和研究成果。如果你有參與過專案或發表過論文,一定要強調這些成就。網路上有很多資訊,大家可以去搜尋看看。

建議大家準備一份Resume跟一份Curriculum Vitae (CV),不知道差別的人可以去搜尋一下。簡而言之,以我的理解CV就是一份詳細的經歷,長度沒有限制,而Resume是他的簡化版,一般來說希望在一張紙可以印出來的長度,一到兩頁,我個人的是只有一頁。

此外,LinkedIn 是美國一個非常重要的求職工具。確保你的LinkedIn資料完整,並且能清楚地展示你的專業背景和技能。LinkedIn的連結也可以放到Resume上供人參考。

瞭解市場需求

身為學生的你,可能沒想過你所學的東西能創造什麼價值,有可能你學的東西本身的就是現在很多人需要的,比如說coding之類的。也有可能你所學的對於業界太先進的,還沒有那麼多應用。所以在投履歷之前,你需要充分瞭解市場需求。這可以跟在準備履歷時一起進行,你就可以一邊了解一邊修改履歷讓你的內容更貼近業界的需要。

再來也是要看看你之後想住在什麼區域,不同地區和行業對不同領域人才的需求量也很不一樣。拿生物醫學工程來說,波士頓和矽谷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熱門地區,那裡聚集了許多創新公司和研究機構或是醫院。讓你找到工作的機率大大增加。

還有你也可以看看跟你念一樣科系的人都去了哪些公司工作,他們又分別是什麼領域。再拿生物醫學工程來說,我們領域的人有些人去生物製藥、醫療儀器研發、醫院等等。而這裡面又可以細分,比如說醫院裡面有人可能負責維修、有人可能做研發、有人可能是做研究人員、等等等。最好是你在搜尋後可以講出這個職位的名字,比如說醫院的R&D研發人員,然後再以這個職稱出發去搜尋工作。

最後,如果你已經選定公司甚至是職位了,你可以研究你目標公司的業務方向和近期發展,如果你是在申請工作的前期,你甚至可以修改你的履歷,讓你更符合他們的需要,提高求職成功率。

參加學校的 Career Fair

如果你還在學校,並且沒有像我是後期才開始找工作,大多數美國大學在秋季或春季學期都會舉辦 Career Fair(職業博覽會)。這是你可以直接與雇主建立聯繫的好機會。在參加這些活動之前,確保你的履歷準備充分,印出幾張帶去會場(這就是為什麼resume最好在一張紙內,可以直接印出來不用裝訂,看到有興趣的職位就直接給他)。與招聘人員交流時可以主動、自信一點,表達你對公司和職位的興趣。聊天的時候你對於你的專業知識可以不用講得太詳細,因為很多招募的人其實是HR,他們其實不太知道很多技術方面的,你只要表現的你是有專業度的,並且也很好聊,他們是有機會直接給你面試機會的。當然也看公司啦,有些公司是會派專業人士到現場的,大家就隨機應變囉!

工作簽證與身份問題

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時,工作簽證和身份問題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挑戰。一般來說,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可以讓你畢業後工作一年,如果你是STEM相關科系的話,可以再延長2年。如果之後還要繼續工作的話,公司會需要為你提供 H-1B 工作簽證。因此在申請工作時,可以確認該公司是否有為國際員工申請簽證的經驗,通常大一點的公司才會有專門的部門處理,如果要自己請律師搞這個的話會很麻煩。大家要關注一下簽證政策的變化。當然也可以先工作一年累積經驗,後面再換公司到有幫忙申請的公司,反正就是要跟公司一下,知道自己要怎麼安排就好。

不要怕投申請

我在工作的時候,剛好也遇到我們部門要招募,所以對於招募的標準我也是有些經驗。我的建議是,即使對某些職位要求感到不確定,不知道自己能力是不是符合,只要對職位有興趣,不要害怕嘗試申請。其實公司裡面的人,即便是做同個職位的,都很難藉由一兩次的面試就斷定這個人適不適合,關鍵在於展現你的能力還有好相處的態度,畢竟以後是要一起工作的,總不希望招一個難相處的人。所以都去試試看,說不定在別人的一念之間就上了。而且最差的狀況,真的沒有符合資格,面試很尷尬,沒有面試上,你也不會再見到這些人了,所以就放開心去申請吧!

弄清楚是誰雇用你

在美國,雇用流程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第三方招聘公司或合同職位,也就是俗稱了獵頭公司。你要弄清楚你未來的雇主是誰,他們是否提供穩定的職業發展路徑,還有合約是多久,以及他們對國際員工的支持程度。

我當初就是不太清楚,是獵頭公司幫我找到工作,但在一開始的薪水就很低(不知道合不合法,因為獵頭的抽成應該要從雇主抽),也沒有幫忙辦工作簽證,很多福利像是健保、401k什麼都沒有。後來是在工作半年後在公司轉成正職才有後續的福利。所以要確保你對職位的薪酬、福利和工作條件有充分的認識。

儘早開始

雖然有點像廢話,但是這真的是很實在的建議。不知道你看到這篇文章是什麼時候,儘早開始準備一定是成功的關鍵。包含前面說的準備履歷和 LinkedIn 資料、參加career fair、市場調查,到真的投申請,這些都需要很多時間。最好在畢業前一年開始計劃,這樣你可以更從容的準備。別忘了申請OPT也要時間,了解OPT的規則也要花時間,請多多跟學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多聯繫,知道規則,包含畢業多久後要開通OPT,還有開通後多久要找到工作(我記得是畢業60天內要開通,開通後有90天的時間要找到工作,不知道有沒有改)。如果你是很晚才開始申請的,也不用焦慮,我也是在3、4個月內極限找工作的,只要腳踏實地慢慢投,一定可以找到適合你的工作的!

總之,在美國找工作需要堅持不懈和積極準備。只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好的心態,你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在美國找到工作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