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逐步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的各個角落中,ChatGPT的出現在學術與教育領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很多老師對於能不能使用出現意見分歧。身為博士生,學術研究與課堂學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己是蠻常用ChatGPT來幫助我學習的,因此我對ChatGPT的出現有許多反思與觀察。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幾個AI對教育的影響與未來可能的思考方向。

教育的目的
我思考的切入點是從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很多老師跟學生都沒有認真思考教育的意義就在教課、唸書了,包含我自己以前也是,但隨著生成式AI的出現,教育的方式將出現很大的改變,思考教育的意義變得十分的重要。當學校不再是唯一可以用對話的方式獲取資訊的地方,學校的教育能夠給予我們什麼樣其他的價值變的格外重要,畢竟學費是不便宜,很多人都是背了學貸在念書的,要怎麼樣學的物超所值是身為學生的我們應該多去思考的問題。如果你身為一個老師,也要認真回答這個問題,你能夠給學生什麼價值是生成式AI給不了的?有什麼東西是在生成式AI存在的時代有價值的?
我個人認為教育不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從不理解的事情中慢慢地理出規律,其中要學習的當然也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與創造力,所以我在學校的學習會特別注重這些方面的經驗與吸收。生成式AI無法取代人類批判與創新思維的能力、情感與人際互動、以及價值判斷與倫理思維,這些議題在未來可能也都會變得額外的重要,所以在學校生活中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學習與吸收。
當然你也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你可以試著在學校的教育中找出你著重的點加以學習。
老師的角色
傳統上,老師的角色是知識的傳遞者與權威的象徵,感覺要懂很多,回答都要跟教科書一樣,但隨著AI生成工具的普及,想要教科書是的回答,手機拿出來可以隨隨便便幾千字。老師身為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似乎不再那麼重要。老師是什麼,他的價值在哪裡,變成一個學校,收了學生那麼多學費,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老師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讓學生挖掘自己的興趣專長,引導學生們認識學科,讓他們理解應用是什麼,並讓他們在中間找到成就感,啟發他們,讓他們想主動學習,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老師其實一直都有這樣的功能,只是在訊息沒有那麼流通的時候,他們只成為了知識灌輸者的角色,讓大家不論喜不喜歡都得學。
更著,老師也要教導學生如何篩選排山倒海而來的訊息,生成式AI常常生成一些在道德倫理上不是那麼正確的東西,或是在科學上不是那麼正確的知識,如何篩選,如何辨別,都是身為一個人的老師應該要著重學習與教導的地方。
最後,在情感支持方面,老師也應該有所提升,與以前威嚴的方式不同,老師應該提供身為人才可以提供的情緒價值,在學生面對未來的壓力時,能夠察覺並主動關心,適時提供幫助。
還有什麼你覺得老師可以做的嗎,歡迎留言討論喔!
讀博士的意義
當然身為一個博士生,也會要反思博士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生成式AI對於博士學位的意義衝擊也是很大的。博士教育一向被視為知識創新的象徵。在博士的研究訓練中,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解決未解之謎,更需要掌握分析與獨立思考的技能。博士生的養成不僅是累積知識,還是學習如何提出可以解決、並且有意義的問題、驗證假設,並在學術或應用領域中有遠見的眼光並加以研究。因此,我認為博士教育的價值在於打造具備批判思考與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成為一位領域專家。
對於博士班好奇的,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一些其他論述,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唷!
學術誠信與倫理的挑戰
AI工具也讓學術誠信面臨新的挑戰。學生會透過AI生成論文或解題,專家可能都難以判斷作品的真實性。這件事到底符不符合倫理、怎麼樣使用才是符合倫理、以及要如何建立新的學術規範,將會是教育界需要面對的課題。學術界可能需要從“防止抄襲”轉向“如何合理正確的使用AI工具”,讓學生能在合法與道德範圍內使用這些技術來增強自己的學習效果。
禁止或不禁止?
許多教育機構對於是否應該禁止ChatGPT爭論不休,就連我上課的時候,各個老師的規範也都不同。
我就拿我聽過的一篇演講來開始這段討論吧。在入學前,學校有一篇演講來訓練我們這些新進的博士生,讓我印象蠻深刻的。主題就是在說生成式AI與教育。我一開始期待他會強烈的反對在學術圈使用生成式AI工具,但他說了一個他小時候的故事。他說他年輕的時候,Texas Instruments 推出了他們的第一台計算機,非常輕便,可以直接放在口袋,隨時拿出來計算,在學術圈一樣引起了一陣波瀾。很多教授反對使用機算機,認為這會讓人喪失數學的思維,數學就應該要手算。從幾十年後的今天回去看,那段論述根本就沒有根據,如果你現在看到誰還用手算好幾十位的基本運算,還會覺得他是傻子吧。
時間回到今天,我們正面臨的生成式AI工具,是否有點像當年計算機第一次出現的時候,讓很多事變得容易,但也冒著不知道會不會造成重大影響的時刻。我個人認為不應該禁止,因為就算禁止也沒用,好用的東西大家一定都會偷偷用,而且隨著時代演進,也越來越難抓到痕跡。但要如何在不禁止的狀況下,依然能夠教導或學習到東西,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結語:AI時代的與人類的求知慾
生成式AI工具是不是像當年的計算機,我其實不知道,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有一點我知道,就是人類的求知慾並不會因為任何工具出現就消失或減少。如果你是真心的對某個領域感興趣,你就會不斷的尋求那方面的知識,不會因為資訊容易取得就有什麼改變,反而更會因為容易取得而更加開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應該要可以看得更高更遠。這就是為什麼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說,對於一個領域的熱愛是唯一健康的態度面對學術。任何其他帶有目的來念的博士或作的教職,最後都會導致什麼都沒學到,浪費時間。或許任何領域都是一樣的吧,工作如果沒有找到熱情的話也就是在混時間、等薪水,我也過過這樣的生活。
我期望大家可以在生成式AI的時代,可以善用這項工具,找到自己的熱情,並且一輩子都可以待在其中獲得成就感。
最後的結論好像跟主題沒什麼很大的關係,但如果你有一路看下來我的思考過程的話,相信你可以知道我在說什麼。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