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跟大家分享如何在美國買車,跟一些與車商溝通的技巧,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但新車畢竟還是很貴的,而且停在路邊刮刮蹭蹭也是很心疼,今天就再接續上一篇跟大家聊聊,在美國二手車市場怎麼樣,要如何挑如何買。先說我自己也是新手,所以很多觀點都是以新手出發,如果你是老司機的話,歡迎分享你的觀點。我自己也是去dealer試了一圈新車看了價格之後,最後決定買二手車,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去哪裡找二手車?常見網站推薦
很多網站可以找到二手車,有些人會說去facebook marketplace 買,找私人買最便宜,但身為一個小新手,facebook marketplace 找私人買風險還是很大的。因為因為私人交易通常不會在交車前幫你做保養,而且對於車子過戶、上牌照等等的流程你可能也不熟悉,如果遇到有心人士,基本上你就是待宰羔羊。所以對於新手,我還是推薦你去dealer買,雖然可能會貴一點,有時候也不一定dealer反而想出貨會更便宜,但總之去dealer買就可以不用擔心過戶、上牌之類的手續,而且dealer通常拿到二手車還是會做基本的換機油等等的微保養,讓你比較放心。
這兩個網站各有好用的地方,而且我覺得蠻互補的,先說說CARFAX,他在搜尋欄的地方,就已經可以過濾掉一些可能會有問題的車,比如說像事故車、轉手多次的車、出租車,下面還有他的價格rating,通常good value以上的,就是已經跟Kelly Blue Book (KBB)的價格一樣甚至還要再低了。

再來就是你點進去某一台車,他有免費的CARFAX report可以看,CARFAX report基本上就是車的一切可以記錄的東西例如保養、過戶、有沒有出過事故等等的,算是蠻全面的

Edmunds也是類似也有price rating,也有report,但我覺得介面沒像CARFAX那麼簡潔,好處是我覺得他的price rating更準確一些,並且他多了一個你可以知道他在dealer已經幾天了,還有他的價格變化,通常當然是越久越低,因為dealer越想要出掉他,但有些時候dealer會不知道什麼原因抬價,你就可以藉此知道避開或是談價

兩種不同的二手車:CPO跟Used
你在看的時候可能會看到標示兩種不同的二手車,Used或Certified Pre-Owned(CPO)。
簡單來說,CPO就是原廠認證的二手,原廠會做詳細的檢查,然後才回到市場,那畢竟是他們自家的車,所以他們應該最清楚哪裡會出問題,所以他們檢查過可以說有一定的質量保證。每個車廠的CPO標準都不太一樣,有些會限制年份跟里程,有些則不會,可以要買的時候研究一下。而且只有自己廠可以給自己廠的車子掛上CPO 的名稱,例如A牌的車子,如果是被B牌的廠收購,B牌的廠雖然自己也有自己B牌車的CPO,但賣A牌的那台車子即便檢查過也不能說是CPO。代價就是CPO會讓車子相比一樣其他的二手車多大概1000-2000美金。
Used就是只有二手,但我聯絡過一些車行,他們是說他們也會做一些簡單的檢查跟保養,就看你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風險。
對於新手來說,我當然會推薦CPO,心裡還是比較安心,但很多時候CPO賣得都快跟新車一樣價錢了,如果年份只有1-2年,例如2025買2024、2023的車,我就覺得其實沒有差那麼多,不一定一定要選CPO。
一定要看的「三大件」
其實讓一輛車可以跑起來的關鍵,就是三樣東西,引擎、變速箱、跟底盤。只要這三樣沒出問題,車子都可以跑,當然還有一些安全法規的問題,但只要能跑,即便真的要去修也比較不麻煩,所以我就說說新手是怎麼看這三樣東西的
引擎
去試駕的時候,認真聽引擎的聲音跟感受車身的震動,當然像我這樣的新手是聽不出來很多細小差異,但如果加速的時候有異響,或是停下來車身震動太大都是不正常。如果就是有點模糊,好像有點怪聲、好像震動有點太大,不確定的話就不要買,因為如果可以怪到連新手都有點在意的話,那就是有點問題。
變速箱
一樣認真聽換檔的時候有沒有怪聲,加速時自動換檔有沒有怪聲、平不平順、有沒有正常換檔,當然有些車換檔本來就鈍鈍的,所以我其實也蠻推薦你先去dealer開同款的新車試看看,看那個牌子的車換檔是不是本來就比較遲鈍。
底盤
蹲下去看有沒有生鏽或是有沒有刮痕,最好是可以整個升起來看,但如果沒辦法,趴下去照個手電筒稍微檢查一下。再來就是試駕的時候方向盤轉向的時候有沒有怪聲,反正身為新手一樣,只要有不確定就別買,不用去想那個咖啡色的到底是不是真的生鏽,那個一條條的是不是刮痕,那個怪聲是不是真的是底盤。正常的車是不會有怪聲音的。再來就是順便看一下地板上有沒有奇怪的液體,地心引力的好處就是漏油漏液都會滴到地上,有時候可能是冷氣水,所以可以在試駕之前看,試駕之前不應該有冷氣水
一些其他可以看的東西
除了剛剛的三大件,其他可以看的就是一些簡單檢查跟明顯但修起來很貴的
- LED頭燈:如果頭燈是LED的,換起來會很貴,可以開開看遠光燈,確定是可以亮的
- 車內電子:音響、顯示螢幕、冷氣、座椅加熱等等,檢查起來不費力,但換起來很費力,所以都給他開看看
- 引擎蓋下:看不懂沒關係,還是要打開,第一檢查沒漏東西,沒有液體是應該出現在物件表面的,第二聞聞味道,有沒有燃燒東西的異味,汽油味也不應該在引擎蓋下,第三看一下機件是否都正常,有時候你可以看到皮帶在轉,確認沒有斷裂,管線有沒有破裂等等,第四如果看得到,確認各項液體的液面位置,如果有些比標準低很多,比如說煞車液,那可能就是煞車有問題。
- 車身的刮痕:二手車通常都有,反正就看是不是深到你沒辦法接受
年份與里程
我看別人說最佳年份是大概5年,就是車也不算太舊,但價格已經比原本便宜了一半。我自己是不想冒險,因為太舊的車,即便里程數不高,那些橡膠什麼的也是會自然老化,所以新手我建議挑3年以內的車,一方面機件什麼的比較沒問題,一方面他車內科技跟安全性也比較符合現在的需求,然後他跟新車比起來也已經夠便宜了。
至於里程數,美國開車大約一年抓個10k-15k,所以看你買的年份,自己乘一下。實際里程多了就是重度使用,少了就是輕度使用。說一下比起年分多、里程少的,我更偏好年份少,里程多的,我的理念是車本來就是設計來開的,開多了一點沒關係,當然多太多還是有些顧慮的,但如果只是多個1-5k,我覺的還能接受。開少了代表放的久,很多零件容易老化。當然我是沒有根據的,期待有人可以補充一下。
買二手車並不可怕
新手買二手車總會覺得有點怕怕的,但如果你一直不買第一次,你永遠就是新手。買新車固然好,但就是會多花錢,拿些錢如果可以省下來,或是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性能跟舒適性都更好的二手車,何樂而不為。其實只要掌握我提供的這幾個注意事項,相信你能大大降低踩雷的機率。如果你是留學生或剛來美國生活的新手,也不用急著下手,多比較幾台車,慢慢挑選才是最聰明的做法。記住,只要覺得怪怪的,寧可看其他車也不要冒險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