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士生活中,除了要自己規劃研究進度,還常常需要招人做實驗。無論是心理實驗、腦機介面研究,還是任何需要受試者的Project,都是要常常與人交流。我個人覺得招募人其實是一門學問,因為我一開始常常遇到別人不回郵件、臨時取消放鴿等等的麻煩事,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心裡也十分的不爽。但後來經過反思,我漸漸意識到我做的哪裡不好,慢慢調整後,現在實驗數據也錄得越來越順了。
這篇我想分享幾個親身經驗累積下來的訣竅,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找到人、減少浪費時間,少踩一點雷。總之希望可以幫助到研究需要找受試者的你。

訣竅一:學期初行動,效果最好
如果你在大學或研究所環境裡,學期初是最適合貼海報或發招募信的時間。就像每次剛開學,學校的健身房都是爆滿的一樣,學期初學生的時間還比較多,也比較有動力,對新機會也更有興趣。等到期中有很多作業還有期中考甚至是期末考一忙起來,你再怎麼設計誘人的補助或禮品或吸睛的海報,他們也不太會理你。所以建議在開學前就準備好海報、Google Form、QR code等等,在開學第一週一口氣張貼出去,能收到最多的回覆。
訣竅二:利用關係招募
想要快速找到受試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朋友來,做實驗比較輕鬆,也不怕出錯。但通常博士生是沒什麼朋友的,我是說我自己啦。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到老師的人脈,可以跟他借個五分鐘去他的課上宣傳,或是他是社團的指導也可以去社團裡找人,也可以運用受試者的人脈,跟他多聊天打好關係,我有一些人就是之前受試者的朋友。總之就是動用一切能想到的人脈,不用怕丟臉,想想如果延遲畢業你可能會更丟臉…嗎哈哈哈。
訣竅三:掌握主動權,別讓溝通變成「你來我往」
我最開始會自以為很體貼受試者,我會問:「你一週內有哪幾天方便?」,等他列出時間後,我會選好一個時間,然後再寄信問他,這天可以嗎,等到他確認後我才會發出正式的郵件跟 Outlook Calender 邀請。結果有好幾次對方一個禮拜都沒回我最後的確認。
所以我的經驗是,要讓對方的回覆越簡單且越少越好,要想像他們是大老闆,「很忙、非常忙」,雖然我不知道在忙什麼,但他們就是會花最少的時間回覆你,所以你不可以增加他們的負擔。例如我現在就會在他們列出可以的時段後,直接發出calendar邀請。這樣行程就會自動出現在他們的日曆裡,如果他們不喜歡那個時間,或是有什麼沒想到的事情突然冒出來的時候,變成他們要聯絡你,必須要讓他們感受到要聯絡你的急迫性。
訣竅四:不要給太多彈性,一切由你安排
實驗裡總會有一些事情可以讓你調整,例如我們的其中一個實驗其實可以選擇第一次來要先喝一堆咖啡還是先冥想。這些順序可能對於實驗都無傷大雅,所以剛開始我也會想:「要不要讓他們自由選?第一次就叫人家喝一堆咖啡是不是會嚇跑人家」但後來發現,越彈性代表越混亂,也需要越多溝通。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乾脆全部由你安排,所有本來不是那麼嚴格的規則都由你定,這樣能節省時間,也能確保你整個實驗的節奏不被打亂。而且通常受試者也不會太責怪你,畢竟他們對實驗沒有像你那麼了解,就會當作是實驗的要求之一而已。
訣竅五:別帶太多情緒,他們沒來也別生氣
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這些念博士的人一樣對研究充滿責任感。有人會臨時取消、遲到、甚至完全沒來,然後也不跟你說一聲,過兩天才寄一封很隨便的郵件跟你說忘了,然後想退出。這些都很正常,我都遇過,所以不要太憤怒。這不是針對你個人,而是他們的生活安排不同而已(等到他們以後自己需要做實驗就知道了)。所以就冷靜處理,遲到就多等他們一下,沒來就當作給自己放個假,不要太走心。
訣竅六:保持耐心,問很多問題不代表他們不好
有些受試者或助理一開始會問很多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在海報上其實都有,例如可以拿到多少錢啊、實驗多久啊,包含什麼項目等等。我一開始會覺得很煩,不是都寫在海報上了嗎,還要我一一花時間去回覆,但其實後來想想他們就是想把事情做好。這種人通常真的來做實驗也都蠻配合的,所以不要因為他們的提問就覺得煩,耐心回答幾次之後,他們常常會成為最穩定、最可靠的人選。
小結:招人做實驗,其實是在練「專案管理能力」
博士學生最特別的地方之一,就是你不再只是學生,還同時扮演很多不同角色,你要發想、規劃、溝通、要解決各種突發狀況。從這個角度看,招人做實驗這件事,表面上就是跟別人聯絡,實際上可以看成是一個「人事協調與管理的練習」,是不是整個檔次都上來了呢哈哈哈。所以就盡力去做吧,可以試試以上幾個訣竅,我相信你會發現做實驗會變得更順,壓力也小很多。我也相信你會在其中得到很多與人相處的技巧,可以在未來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