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問我跟我老婆當時是怎麼決定進入婚姻的,因為他也交往一陣子了,不知道該怎麼拿捏那條線,畢竟結婚是關乎一生的重大決定,誰都不想隨便的草草了事。所以「我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進入婚姻呢?」其實,這個問題看似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覺得有一些思考可以幫助你檢視自己的狀態,看看是不是已經準備邁入婚姻。
以下整理五個重要的指標,幫助你更清楚了解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走向婚姻。

雙方都自願進入婚姻,並願意互相妥協配合
第一個,當然是雙方都是自願進入婚姻的。婚姻中會遇到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做到兩全其美的。很多時候,其中一方一定要做出犧牲,大到人生的規劃,小到回家之後鞋子要不要放櫃子裡之類的。如果其中一方是被逼或被情緒勒索才進入婚姻,那在這些時候他就會覺得額外的委屈,進而不願意配合另一方,導致感情惡化。所以在結婚之前,確定兩人都對於婚姻是渴望的,並且願意再遇到問題的時候協調妥協且做出犧牲。
在重要的議題上,雙方都有共識
婚姻中有些事情是無法替代且沒辦法妥協的,例如要不要生孩子、可不可以當家庭主婦/家庭主夫、要不要跟公婆一起住、存款要不要拿來買房等等的事情。就拿生孩子當作例子,如果一方堅決不願意有小孩,而另一方堅決要小孩,與其結婚後吵得不可開交,不如在婚前就有一致的共識。至於什麼事情是你覺得重要、沒辦法讓步的,就必須要自己想清楚了。
你們知道「談戀愛」和「婚姻」的不同
談戀愛的時候,常常是感覺帶著走,但走進婚姻更多的是承諾、責任與長期經營。如果分不清楚婚姻跟談戀愛有什麼不一樣的話,拿談戀愛時後的標準來對待婚姻的話,雙方都會很不好受。所以知道這兩者的區別可以讓你在婚姻中以適當的標準與對方相處。
我上個月也寫過一篇結婚與戀愛的差別,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你們有一定的經濟與生活獨立性
財富自由是人人想要達成的目標,婚姻不需要你已經財富自由,但至少要有基本的經濟基礎與獨立生活的能力。我聽過有些人結婚後雙方都還是學生,沒有自己賺錢的能力,必須要跟父母拿錢,這對我來說就很不好,因為這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當你父母跟你另一半站在反面的時候,你要聽誰的?正常來說你應該要站在你另一半那邊,但同時父母又是經濟的來源,這就導致了兩難的情況。我只能說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就很容易受制於人,做出不得已的決定。
但澄清一下我這邊說的經濟來源,是家庭只要有經濟來源就行,不管是雙薪,或是單薪,只要可以養活全家人就是可以的,不一定要兩個人都要有工作才行。
你們能夠健康地處理衝突
再恩愛的情侶都會吵架,更別提結婚之後,能吵的事情可以說是指數型成長。如果你和另一半能夠在爭執時保持互相尊重,願意傾聽、互相溝通,而不是冷戰或逃避甚至是肢體暴力,這代表你們的關係有進入婚姻的基礎。雖然我也聽過有些夫妻是從來不吵架的,但我只能說我不相信這是少數,所以在踏入婚姻前還是要看你與另一半能不能好好的吵架囉!
結語
判斷要不要結婚真的蠻困難的,尤其是如果不知道標準在哪裡,很容易就自我懷疑覺得這個人到底是不是可以結婚的人啊。以上我提供的五個點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指標。很重要的是所有的指標其實都有「你們」或「雙方」,所以在衡量另一半是不是適合的一起踏入婚姻的同時,其實也可以來審視自己是否是一個適合進入婚姻的人。祝褔每個看到的人都有段幸福美滿的婚姻喔!如果你有什麼其他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